确实,现代的咖啡杯碟主要是作为杯垫及提升整体氛围的辅佐“道具”。但在18世纪前的欧洲,咖啡杯碟的主要功能则是用来——「优雅地喝咖啡」。
1640年,荷兰人将咖啡从也门的摩卡带到了荷兰,然后再从荷兰将咖啡传播到了欧洲各地,随即便掀起了一股咖啡的狂热浪潮。在当时的欧洲人们都会将“喝咖啡”视为一种时尚的行为。
而那时候的咖啡是使用浸泡式进行制作,先将咖啡粉和水一起放入锅中煮开,再使用法兰绒滤布进行过滤,最终再进行分杯饮用。
奈何当时的欧洲没有制瓷技术,还停留在制陶工艺。制作出来的陶杯杯壁厚实,不像瓷器一样轻薄精美,不符合当时欧洲上流人士的“优雅”要求。所以只能使用从中国进口的精致瓷杯来作为咖啡的承装容器,以此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
阿尔伯特·安可于1870年绘制的《still life with coffe and cognac》(静物与咖啡)中,所展现出的咖啡容器就是来自中国的瓷杯。
但中国进口的瓷杯并没有用来防烫的握把,极薄的杯身隔热性能自然极差。倘若直接用手拿起装有刚煮好咖啡的杯子,那无疑是对手指的一个硬核考验,一但没忍住松开手,将会直接摔碎昂贵的瓷杯。
(在这里插播一条冷知识:由于中国进口的瓷杯没有手柄,而欧洲人的刻板印象觉得没有手柄的容器并不能称之为杯,所以他们都将当时进口的瓷杯称之为——碗(bowl)。)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将咖啡倒入杯碟冷却,再以类似于现代杯测的啜吸方式,进行优雅、时尚的咖啡啜饮。这种状况持续到18世纪,德国人发现了瓷器的制作方法,才得以制作出带有防烫握把的精美瓷杯,随着制瓷技术的普及,欧洲的上流人士都拥有了带有杯耳的瓷杯,这才渐渐停止使用碟子饮用咖啡的方式。
当时以绘画为记录方式所留下的作品,就有很好的将「用杯碟喝咖啡」这个动作记录下来。那么,就让我们看看部分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吧。
这是画家Louis Marin Bonnet于1774年绘制的《喝咖啡的妇人》(The Woman Taking Coffee)。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画中的妇人正在将咖啡倒入杯碟中进行冷却。
以及这副出自德国宫廷画家Peter Jacob Horemans之手绘制的《春日细节》,画中的贵族女士也正将咖啡倒入碟中冷却。
这副画是芬兰的艺术画家Anna Sofia Sahlstén于1895年 绘制的《咖啡奶奶》(Coffee Granny)。画中描绘出来的是一位和蔼的老奶奶准备饮用倒入碟中的咖啡,这是芬兰人在十九世纪时的日常生活。同时,在这幅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北欧国家深受影响,至今依旧有着部分人保留这种行为习惯。
诸如此类的绘画艺术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网上慢慢探索~但如果看了这篇文章,浮现出了想尝试这种盛行于十七世纪的饮用方式,那么前街建议一定要慎重选择尝试的时间地点以及场合。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咖啡豆 瑰夏咖啡 星巴克菜单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十大最好喝的咖啡豆 深烘和中烘哪个好喝 星巴克最好喝的前十名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咖啡豆种类 广州咖啡馆 武汉卖咖啡 大牌的咖啡 咖啡帝明星 咖啡空罐 南通咖啡圈 沙特的咖啡 咖啡机自动销售 正畸喝咖啡对牙齿有伤害吗 月球咖啡旁边的画廊 咖啡色区别 咖啡导致肠鸣 咖啡渣造景 咖啡粉热饮 普洱咖啡深度烘培 丽丽家手磨咖啡 含咖啡的方糖 咖啡加酒精点燃 大象咖啡是哪个国家 直接喝咖啡速溶粉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09-16 18:40:03